
隱私之戰:一場用戶與數據利維坦的搏鬥(繁 / 簡)
你每天生產的24GB數據資料,可有刪除的權利?
全球78億人口平均每日生產24GB的數據量,這些數位足跡不僅成為互聯網巨頭的交易籌碼,也變成政府窺探與監控人民的利器。萬幸的是,近年來個資保護倡議抬頭,用戶更加重視數據安全。端傳媒收錄10篇重磅文章,帶你瞭解隱私之戰中,用戶如何與數據利維坦搏鬥。
全球78億人口平均每日生產24GB的數據量,這些數位足跡不僅成為互聯網巨頭的交易籌碼,也變成政府窺探與監控人民的利器。萬幸的是,近年來個資保護倡議抬頭,用戶更加重視數據安全。端傳媒收錄10篇重磅文章,帶你瞭解隱私之戰中,用戶如何與數據利維坦搏鬥。
您在購買後,即會跳轉電子書下載頁面,同時收到成功購買電郵,郵件將附有您購買的電子書,敬請查收郵箱。
(推薦優先填寫Gmail或Hotmail等電郵地址,填寫QQ、Sina、163郵箱等有丟失郵件的可能,敬請留意)
購買後,您將獲得:
-
《隱私之戰:一場用戶與數據利維坦的搏鬥》EPUB(繁簡體雙版)、PDF檔電子書,適配不同的閱讀平臺,最佳閱讀體驗
-
特別福利:價值 HK$50 禮券一張,可於購買年付暢讀會員時使用
產品詳情
◎ 內容簡介 根據IDC調查報告,2020年全球共有689億TB的數據資料產生,預計到2025年,全世界大數據資料的投資規模將超過3,500億美元。數據是怎麼誕生的?它如何成為Google、TikTok等網路巨頭賺滿盆缽的籌碼?而這些數據的所有權又是誰的? 不僅互聯網巨頭盯上用戶數據,政府單位也積極地利用網路數據監控並掌握用戶動向,當有一天你的個人資訊被編碼成無數的0與1,數據比你更了解你自己,日常生活都被數據監視與控制著,「數據利維坦」的誕生似乎已經不遠?中國又是怎麼利用數據執行維穩? 難道我們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數據被國家與企業使用?近年來個資保護意識抬頭,不僅歐盟《一般資料保護規範》(GDPR)正式實施,新冠疫情下的健康碼也挑起個資保護與國家安全的爭議,但是在大數據帶來的便利下,GDPR法案真能守護個資?在隱私之戰中,用戶真能抹除一切嗎? ◎ 章節介紹
◎ 本書福利 |
|
購買說明
端Mall支持多種支付方式,點擊商品加入購物車後,您可以選擇使用下列任一支付方式完成付款。
如您持有Visa, Mastercard, American Express 或JCB信用卡,即可以使用信用卡結算方式。在「購物車」頁面點擊「結算」,即可跳轉到支付頁面,填寫相關信息後完成支付。
如你擁有paypal帳戶並綁定了銀行卡,即可以在端Mall結算時使用Paypal支付。在「購物車」頁面點擊「PayPal」標誌,即可跳轉到PayPal支付頁面並完成支付。
如您使用蘋果設備並已開通Apple Pay,在「購物車」頁面點擊「Apple Pay」標誌,即可跳轉到支付頁面並完成支付。 為保障順利完成支付流程,推薦在Safari瀏覽器中進行操作。 提示:如您持用中國大陸發行的銀聯卡,我們推薦您使用Paypal完成支付。 ---------------------- 您在購買後,即會跳轉電子書下載頁面,同時收到成功購買電郵,郵件將附有您購買的電子書,敬請查收郵箱。如您已是會員,可在端傳媒網站瀏覽新聞電子書內所有文章,無需重複購買。
(推薦優先填寫Gmail或Hotmail等電郵地址,填寫QQ、Sina、163郵箱等有丟失郵件的可能,敬請留意)
|
聯絡客服
如有任何問題,請致信 membership@theinitium.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