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傳媒三週年論壇套票】媒體未來方程式(不包含農業講座及晚餐)
此套票價值 192 港幣(約 750 台幣),已包括三場活動。 購買完成後,系統將自動寄發確認信件。我們也會儘快將活動詳情及門票兌換方法發送至您購買時留下的郵箱上。
你理想的媒體該加多點什麼?
當創造端的時候,我們放入了全世界都歸我管的情懷、天文地理難不倒的知識、不捨不離的執著、不信政府能耐我何的膽量、還有別人向後唯我向前的好奇,讓它成了華文新聞世界的異鄉人。
如果有機會,你想給你理想中的媒體加入什麼成分?
三年前的此時,端傳媒與你相遇,立下「面向全球華語讀者」的志向;
八月到了,邀請你來為端生火添薪,點菜加料,一起找找最理想的媒體是什麼模樣!
【端傳媒三週年論壇:媒體未來方程式】
本次三週年論壇《媒體未來方程式》將邀請來富察,董成瑜,張鐵志,汪文豪,黃哲斌,廖偉棠,黃世澤,林慧貞等眾多嘉賓,並將端傳媒主編李志德及多位資深編輯請來台前,一同與大家分享他們心中最理想的媒體未來方程式。
- 時間:2018年9月1日-9月2日
- 場地:CLBC大船艦(台北市八德路四段123號3樓)
- 場次:
- 9月1日
- 14:00-14:30 李志德:開幕儀式
- 14:30-17:30 董成瑜 X 黃哲斌 X 李志德 X 徐小童:《新媒體圓桌討論會:你理想的媒體有哪些成份?》
- 9月2日
- 15:00-17:00 廖偉棠 X 張鐵志 X 顏廷憲:《當我們仍在歌唱--港台異議之聲 》
- 18:30-21:30 富察 X 端傳媒資深編輯:《非虛構寫作:我們如何書寫時代的複雜困境》
- 21:30-21:45 楊劭銘:閉幕儀式
訂單成立後,系統將自動寄發確認信件。我們也會儘快將活動詳情及門票兌換方法發送至您購買門票時留下的郵箱上。
【講師介紹】
![]() |
富察 現任八旗文化總編輯。 2009年在台北創立八旗文化,出版品引介西方之中國研究,挑戰兩極化的中國觀察。他積極推廣非虛構寫作的概念和實踐,在台大、師大及其他非虛構寫作營擔任教師。並策劃和出版了華人媒體記者的非虛構寫作,比如許知遠、阿潑、李志德、周軼君、楊猛等。在歷史出版領域,富察引用日本、美國學者對內陸歐亞的遊牧民族研究成果,挑戰漢民族史觀,並陸續出版了美國學者之「新清史」研究成果。從2018年開始,更是陸續推出21本講談社世界史,以東亞視角、全球史視角挑戰陳舊的世界史觀,希望台灣可以建立和世界史的關係,找到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 |
![]() |
董成瑜 《鏡文學》總編輯兼總經理。美國愛荷華大學傳播學系電影組畢業,曾任《中國時報》開卷版記者、《明日報》閱讀版主任、《壹週刊》人物組副總編輯,曾二度獲得金鼎獎出版報導獎;著有散文書《一個人生活》、王家衛電影小說《我的藍莓夜》(筆名)、人物專訪集《華麗的告解》、電影劇本《郊遊》(本片獲2013威尼斯影展評審團大獎)、《台北工廠II》(本片入選2014威尼斯影展非競賽單元)。 |
![]() |
張鐵志 知名文化與政治評論人、跨域文化實踐者、現任《Fountain新活水》雜誌總編輯。曾為《彭博商業週刊/中文版》總主筆、《報導者》總主筆、香港文化雜誌《號外》總編輯、《數位時代》雜誌首席顧問等。著有《燃燒的年代:獨立文化、青年世代與公共精神》、《聲音與憤怒:搖滾樂可以改變世界嗎?》、《反叛的凝視》、《時代的噪音》等書。 |
|
廖偉棠 香港全職作家、攝影師、自由撰稿人。曾任書店店長、雜誌編輯。曾獲香港青年文學獎、香港中文文學獎、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等獎項。2012年獲香港藝術發展獎年度最佳藝術家獎(文學藝術)。曾出版詩集《和幽靈一起的香港漫遊》、《野蠻夜歌》、《八尺雪意》等十種,小說集《十八條小巷的戰爭遊戲》,攝影集《孤獨的中國》、《我屬貓》、《巴黎無題劇照》,批評合集《波希米亞中國》,攝影及散文集《我們在此撤離,只留下光》,雜文集《波希香港、嬉皮中國》,散文集《衣錦夜行》。 |
|
黃哲斌 媒體工作二十五年。曾任舞台劇演員、記者及編輯、新聞網站主管。目前為自由寫作者,主要在《天下》撰寫專欄。 |
![]() |
汪文豪 豐年社社長。曾任聯合報、天下雜誌記者與上下游新聞市集共同創辦人。主跑過社會、農業、保育、環保、政治、司法等領域新聞。 |
|
顏廷憲 覺醒音樂祭主辦人,Max極限音樂誌總顧問,覺醒藝術、傲頭厝展演空間負責人、藝人巡迴經理,曾任金音獎及台灣燈會顧問。 |
![]() |
李志德 資深媒體人,現任《端傳媒》主編。畢業於台灣大學中文系。歷任《聯合報》地方版編輯、政治組記者、《蘋果日報》大陸中心記者、美國自由亞洲電台駐台記者,亦曾任台灣新聞記者協會中國新聞小組成員。著有《海風泱泱》、《無岸的旅途》。 |
![]() |
徐小童 端傳媒用戶運營部副總監,負責付費訂閱、會員業務、社交媒體和數據分析。長期關注媒體行業的社群發展和商業創新,曾參與製作多項數字內容,如《數據動畫:北京驅逐「低端人口」的影響和未來》《互動頁面:香港二十年》。 |